首页 >文笔塔 >详情页

古村老街——篦箕巷 阅读量:505

篦箕巷在常州老西门朝京门外,是一条东起文亨桥,西至怀德桥,长约200米的沿河小巷。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那里已近城郊,似乎从没光顾过。后来下放金坛农村,每次进出西门免不了要从附近经过。回城后,在篦箕巷内的果品公司、贸易货栈工作过七八年。慢慢地,阅其典故,观其人文,品其古韵,那飘逸于小巷的浓郁的江南风情和气息,点点滴滴,沁心入肺。

刚工作时,还没自行车,每天从南门吊桥巷出发,沿西瀛里往西,过西吊桥向左拐进一截与篦箕巷相连的石板小巷。巷虽短,却也有自己的名字:新桥弄。弄堂向南顶头是文亨桥。文亨桥为三孔石拱桥,南北向骑跨运河之上,古朴(明代建),巍峨(南北上下有青皮条石阶98级)。文亨桥因建造稍晚于西面的西仓桥(广济桥),故又称新桥。桥南堍有家茶食店,屋顶远不如桥面高。我有自行车后,上班时常经西河沿翻越文亨桥到达篦箕巷,扛辆自行车过桥,得花点气力。时间充裕的话,干脆就向西骑过窄窄的日晖弄,由怀德桥绕行。

单位难得晚上有事。夜过文亨桥,可见沿岸两边街巷和民居灯火阑珊,还有夜航船队成行的桅灯。若是星空明净,一轮皓月映于水中,与桥孔相映成趣。旧时文人所说西郊八景中的“篦梁灯火”与“文亨穿月”,当为眼下景致的提炼。

文亨桥的东北角,有家建于清代的二层结构的临河茶楼。茶楼东面一排木质大窗,敞亮透风。窗外河水潺潺,室内笑语盈盈,充满热闹祥和的市井气息。南北商客、进城农民,特别是附近上些年岁的居民,都乐意在这里品品茶、聊聊天、听听戏、说说山海经。

桥脚下老虎灶向西即篦箕巷。巷里约摸五六十户人家,一侧民居,依水而建,或门或窗,推开即为汩汩流淌的明清大运河。这一侧的东首第一家是金姓人家,屋后包沿有长条石向河面跳出的小阳台。试想在此支个躺椅,品茗展卷,该是何等的快意。夏日傍晚,待太阳下沉,家家户户会去大码头担水,各浇门前一方地,让暑气蒸腾后便于夜晚乘凉。

大码头在巷的西头。由岸下河,比岸稍低处,有个码头平台,船只上下货,可先在平台小歇,喘口气。平台下有十多级台阶伸向河面,水涨水落,船上自有跳板可高低摆放,自由调节。如今,改造后的篦箕巷在大码头原址尚留有象征性的小口。

与大码头直面的小巷人家,是市工商联原主席、真老卜恒顺梳篦店第八代传人卜仲宽家。我刚当学徒时,总见卜家门口,有一个如雕塑般稳重的老人身影,终日埋头制作着梳篦。后来发现巷内同样劳作着的,不止一家。卜家和金家,都有人在梳篦厂厂长岗位上干过。古巷产销梳篦的历史已越千年。据传,古巷原名花市街,篦箕巷是清代乾隆下江南,从大码头上岸后口谕赐名而得。真老卜恒顺梳篦店从明代天启二年(1622)至今,亦已近400年。曾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伟人合过影的卜仲宽,晚年将自家珍藏的常州梳篦在国内外获大奖的10枚金银牌悉数捐出,成为常州梳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卜家西挨市蔬菜公司批发转运点,东邻怀德桥贸易货栈、市果品公司。除三家经营性单位外,巷里全是民居。由大码头向东至现在篦梁灯火牌坊处,当时为石棉瓦覆盖的大遮棚,棚东还有个交易码头。这段有顶棚的巷子整日车水马龙,交易兴旺。从历史上看,篦箕巷古代及近代梳篦店云集,至现代则多水果行。我刚进入果品公司工作时,适值巷内鲜果交易全盛期。

民国年间,金家爷爷13岁时从武进西夏墅乡村进城,入水果行学生意,后改做朝奉,终自立红昌水果行当经理,这时的篦箕巷水果业占据了大半。盖因水果行经营者信誉好,外地如浙江、安徽整船鲜果到码头,连夜卸下,人船即回,从不担心货款收不回。

改革开放初期,常州市包括水果在内的鲜活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也始于小巷。大码头上,我们终日忙于送迎客商和货物。怀德桥至文亨桥的河面上,时常会被百十条过往船只拥堵住。叫声、哨声、机声、汽笛声、狗吠声,响成一片。而岸边排开正卸着瓜果的船只,使河面变得更加阻塞,且生意越好河道越堵。篦箕巷果品交易的模式,对后来关河路农贸中心的兴盛、凌家塘农产品市场的繁荣,都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其经营内核,如产销直接见面、代购代销,火种由此点燃,渐成燎原之势。

大码头原址旁,建有毗陵驿碑及碑亭。毗陵驿在宋代时设于城内弋(驿)桥堍,明代移至朝京门外,是仅次于金陵驿的江南大驿。民国时,失去驿站功能的毗陵驿改作惠商堆栈。我工作时的货栈,仍为老屋,阁楼上即卜家。那时卜家有人要借用电话,都会到栈里很礼貌地提出。我们电话忙时,则会移开北墙上一方孔木板,取百货店的电话使用,用毕不忘递上两只苹果。方孔里能清晰地传来西直街车辆的鸣叫,那条街上集中了禾香村、燕香楼等西门著名的店堂。听说,卜家作为篦箕巷原住民,是最后一户搬离。多年前街遇卜老时,他已步履蹒跚,但听说我要釆写篦箕巷,即刻把梳篦厂的业务科长介绍于我。

如今路过篦箕巷,免不了会投去深情一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将贾宝玉最后晤别父亲贾政的场景安排于此,把一个禅性的启示,留在了篦箕巷的河岸边。(席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