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笔塔 >详情页

地名闲话 七庙巷 阅读量:501

百米多长的巷内建有“七庙”并以此得名,可见金坛古城昔日宗教文化之盛。

七庙巷在漕河之东、北门大街之西,隔对仓桥与仓房相对。有史料显示,巷内原有六座庙宇,位置都是坐北朝南,从东往西依次是华光庙、龙王庙、慈云善寺(俗称大寺庙)、关岳庙、忠祐祠司和圣王庙,有人认为关岳庙应算作关帝庙和岳帝庙两庙,因此便有七庙巷的地名。另一种说法是,关岳庙只算一个,隔着北门大街仓房口还有三官堂,合成七庙。

华光庙位居七庙之首,砖木结构,共两进,第一进三间,五架梁;两进之间有狭长的天井。第二进也是三间,为正殿,七架梁。正殿中央设有神龛,内有一尊眼光娘娘。华光庙的香火并不旺,常年关闭,天井内有株高大的银杏,在老城中算得出类拔萃。

龙王庙砖木结构,也是两进。前后进之间是庭院,后进大殿神台上塑有彩绘的各种神像,中央供奉的是龙王。龙王手执玉圭,显示神威。每遇天旱年份,百姓来庙进香,祈求龙王普降甘霖,化解灾难。

慈云善寺是七庙巷中最大的庙宇,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宏伟壮观。庙舍三进,都是三大间。第三进是大雄宝殿,中央神龛供奉着金塑的三尊大佛。

关岳庙有屋宇四进,三间屋,第二进为正殿,神龛中供奉关公和岳飞的牌位。每年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里都举行盛大的祭典,以表达对关公、岳飞两帝的虔诚敬仰之意。

忠祐祠司,宇舍四进,只能算是中三间,第二进大殿,平时空着,只有每年的元宵节,才把收藏在第四进的木身神像,搬坐大殿,挂灯结彩,焚香礼拜。

圣王庙位于七庙巷的最西端,一进庙门就是戏楼,楼前广场,专供市民看戏,正殿神龛供奉昊天大帝神像,圣王庙香火最盛。

除七庙巷外,金坛城中还有许多以寺、观、庵、宮等命名的街巷。难怪新唐书《狄仁杰传》中有“吴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毁千七百房,只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而已”的记载。思古街早年的师姑寺很可能被这股“禁毁”之风摧之。一巷七庙定有滥建之嫌,儒家先师孔子和士大夫都反对拜佛修仙,七庙巷百来米长,七庙共处,体例不伦不类。民众似乎不管这些,从春节开始,每天都有人烧香,尤以初一、十五前后更盛。这也说明,它适合了不同宗教信仰和各种文化层次民众的心理需求。

寺庙既是地域文化的象征,也是市民重要的娱乐活动场所。自南梁起,江南的古宫庙多如牛毛,一座座建筑精致的庙宇神殿,化作偶像让人崇祀祭拜。但像金坛七庙巷这样三步一寺、五步一庙,恐怕也是绝无仅有。滥建寺庙带来的危害:一是非法敛财。祠庙看似自愿筹资修建、自愿捐钱祭祀,但有的活动往往出于敛财的目的,“进出不透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风气日益恶化。鬼神之风强盛,往往使人假借神的“威灵”显赫,公开欺骗,乘人之危,敲诈勒索,巧取豪夺。

七庙巷承载着金坛特定的历史。日伪时期,关岳庙做了伪县政府的警察局,深受百姓爱戴的关老爷因此断了香火。不仅如此,警察局还把慈云善寺和忠佑祠司的院墙破开,三庙连在一起占用。慈云善寺的如来佛和十八罗汉因此寄人篱下,苟且偷安;忠祐祠司被赶出府邸,忠祐庙不佑神,再不履忠祐之责。警察局名为维护地方治安,实是一支装备精良、在茅山地区进行“戡乱”和“剿共”的部队,革命烈士薛斌等英烈曾在这里被关押。值得一提的是,七庙巷是中共金坛独立支部的诞生地,1927年初成立“独支”时,是在此巷徐宅里召开的党员大会。(曹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