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笔塔 >详情页

翰墨乡贤 教子有方庄士敏 阅读量:339

艺术品收藏,乐在其中,但如果想让自己的收藏形成体系,并非易事。首先你要有正确的收藏理念和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还必须花功夫认真学习研究,寻找适合的作品,这中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加机缘巧合,才能集腋成裘,慢慢丰富和完善你的藏品,逐步形成自己的收藏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既会有心仪作品被横刀夺爱的失落,也会有志在必得而心想事成后的满足,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当然,有时候也有意外惊喜,像小莽苍苍斋主人田家英,致力收藏清代学者的书法墨迹,有次他就一下收到几十件罕见的清代学者墨迹。但这种“额角头撞到天花板”的事,可遇不可求。目前是信息社会,对收藏爱好者来说,发现好作品的机会比较多。譬如上海有家拍卖公司,连续几年有常州庄氏家族作品上拍,我就在这个拍卖公司买到不少常州乡贤的墨迹,今天要说的庄士敏信札(如图),就是这么来的。

庄士敏(1834-1879),字仲求,号玉余先生,江苏武进人。附贡生。以候补同知任福建霞浦知县。常州地方志有关他的记载比较少,《毗陵名人小传稿》只寥寥数语,称其“有才能”“精骈偶文,尤善尺牍”。他因家贫青年时就开始游幕生涯,《清代士人游幕表》记载,同治年间他投靠浙江巡抚杨昌濬;光绪初年为浙闽总督何璟幕僚;其间还跟随福建巡抚丁日昌渡海赴台湾考察当地民生,并深得丁日昌的信任,保举他为知府,可当清廷委任下来时,庄士敏却因病在霞浦知县任上去世了。庄士敏的生平介绍,以他生前好友谭献所作《庄君仲求小传》最为详尽。谭献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清时期著名词人,他曾经和庄士敏一起在浙江藏书家杨文莹处校对藏书,其时庄士敏对常州李兆洛的《骈体文钞》用力尤深,所以说庄士敏精通骈偶文是渊源有自,他也被认为是阳湖文派后期人物之一。庄士敏著作颇丰,《江苏艺文志(常州卷)》记录的有《能愳思斋文集》《三国志斠正》《滇事总录》《玉余外编文钞》《玉余尺牍附编》等,其中前两种已佚,后三种有存。常州图书馆藏有《玉余尺牍附编》,书内所录尺牍以其任幕僚时为长官起草的公文信函为主,多以骈文写就,辞藻华丽,用典恰到好处,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可以印证《毗陵名人小传稿》对他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庄士敏墨迹流传不多,除了出版物上的图片资料,此札是我仅见。当时看到这通信札,就明白苏东坡说“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指的是啥了。这是一页半尺见方的色笺,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每个字只两三毫米见方,笔划纤毫毕现,真是细如牛毛。收藏书画多年,也看到一些小字书法作品,除开炫技的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把字写得这么细致入微,还是第一次看到。这通信札虽然字很小,但文气十足、结构天成,堪称一幅书法佳作。这封信是写给他四弟庄士祯的,从所写内容看,当时庄士敏已经生病很久,打算身体略微好转就回家养病,但一时还走不开:“我初拟节后便归,现复拟俟松云到后与之商议,方免嫌疑痕迹”,似乎对某事有所顾虑。庄士敏信中还向他四弟详细陈述自己的病情和饮食情况,“罗老医又来看过两次,亦说不出病源,遂亦不开方也”。其实中医看病不开方,有时候是觉得病人已不可救药,只是不便明说。结合这封信最后落款是八月初七日,而庄士敏是八月十四离世,这封庄士敏给四弟的信,可能是他人生中和亲人最后的往来信函之一了。

此札除上述内容外,后面主要是和四弟商讨孩子读书的事情,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操心,看样子自古以来就是。庄士敏在信中关照四弟,教孩子要“字义不在多而在细到,始其可明至”“写字等断不能无一定功课,讲书亦断不可略言大意”,细致入微又要求颇高。庄士敏对孩子教育的用心良苦,在其他资料里也有发现。在他另外写给儿子的家信里,他就要求孩子做人要“笃厚”“不流于轻佻”,读书是“上之要想做贤人事业,其次亦想读书得功名,做一好人”,殷殷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庄士敏的教子有方,他儿子庄蕴宽,女儿庄闲、庄曜孚都成为叱咤风云、出类拔萃的人物,庄士敏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