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毗陵驿 >详情页

水蕴龙城 (下) 阅读量:594

二、湖泊篇

  (一)太湖:汇聚常州城市新的梦想

  太湖有3.6万顷,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又是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水面辽阔,烟波浩淼,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太湖流域气候温和,物产丰饶,盛产鱼虾,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

  环太湖岸线全长370公里,环湖有四座城市——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浙江省湖州市。苏州因为拥有150公里岸线,在环太湖城市中最为名有;一首《太湖美》民歌,唱响了无锡;而常州只有岸线七公里,占2%,在苏锡常三个城市中,开发太湖时间为最晚。

  虽然常州只占太湖小小一角,但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太湖正北方,天目山余脉轻盈地勾勒出一个圆弧,这里就是常州市武进区潘家、雪堰、漕桥等乡镇所在的太湖湾。

  坐北朝南的太湖湾植被良好,共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百余种,鸟类七十多种。临湖七个山湾,把七公里湖岸线牵扯得曲径通幽,逶迤绵长;这里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蓼莪山的蓼莪寺,全国惟一的孝子祠遗址、二十四孝之“慈母惊雷”的孝子王裒墓,北宋理学家杨龟山讲学的龟山书院(道南书院),胥山伍子胥祠,春秋战国时期古城遗址阖闾城之大城(小城在无锡),陈列帝墓,梅堂和烟墩等,组成良好的景观资源和临湖岸线。

  2009年深秋,我曾在太湖湾庙堂山、绿豆山南麓的竺山湖小镇住过两天。

  环湖公路像一条巨龙,把城湾山绕成几圈;依山而筑、错落有致的房屋,形成休闲小镇;湖水柔柔拍岸,粼粼波光泼洒。

  据《越绝书》记载,太湖湾境内的秦皇山是越王勾践埋葬吴王夫差的地方,山脚下的湖湾叫竺山湖,竺山湖小镇就座落在这里。

  放眼远望,太湖浩渺无边,气势开阔,湖岸环境幽静,垂柳摇动;苍翠的蓼莪山、城湾山,大、小焦山岛上不断掠过白鹭美丽的身姿,山雀跳跃,杜鹃啼鸣。清晨,我在鸟儿的鸣声中醒来;上午,置身于太湖湾青绿的茶园,摇曳的竹林中……

  我也曾到过杨桥村古镇,这里是常州地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著名的“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古街、古河、古桥、古井、古宅,经几千年时光浸润,古朴厚重,绵亘着一幅典型江南水乡画卷。

  虽然常州人的“太湖意识”相比其他城市起步较晚,但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太湖湾广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万泽太湖庄园、竺山湖小镇、太湖湾度假村、国家龙舟竞赛基地)计划已经实施,太湖湾投资1.5亿元的度假村、投资2.5亿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已启动,鸟语林、太湖灵秀虎口瀑布、船艇俱乐部、栈桥和九孔太湖湾大桥等正在建设中,未来的太湖湾,将建成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二)西太湖:展开常州城市美的画卷

  我曾几次去西太湖,其中最近的一次是春天的周末。

  15公里路程、高架路15分钟,拉开了与喧哗的城市的距离。我和朋友在温暖的阳光下,沿湖边闲走,湖面宽阔悠远,湖水深碧澄澈,在微风的吹拂中闪耀出金色的光波,湖面上白鹭翻飞,揽月湾内音乐喷泉随风飘舞;碧树绿草间星型建筑熠熠生辉,湖边环绕着青翠的树林……构成一幅光影交错、深远而宁静的画面,天与地,人与湖,在静与美之中沉思,在梦与诗之间陶醉。

  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小雨,飘飘洒洒的雨点儿落在水面,荡起圈圈细细的涟漪,湖水霭霭茫茫;再过一会儿,雨过天晴,太阳若隐若现,湖面归于平静;当落日跌落湖面,粼粼波光闪烁,灿灿碎金跳跃……

  西太湖(滆湖)是古太湖分化残留湖之一,因处于太湖西面,故又称西太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且是唯一没有被开发过的自然湖泊。它164平方公里碧波,14公里黄金岸线,南接宜兴,北通长江,东濒太湖,西联长荡,湖面形态呈长茄形,藏古烁今,包孕吴越,是常州地区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西太湖生态环境良好,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周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对西太湖资源过度索取,疏于保护,西太湖已由浅草型湖泊,变成藻型湖泊,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2008年年初,常州市、武进区两级政府明确提出“挺进西太湖,建设滨湖城”的战略构想,制定对西太湖进行综合环境整治的战略决策,成为全市发展大局和城市发展战略重点。

  7月28日,打造沪宁线上创新、生态、宜居、休闲战略高地的战役,拉开大幕——

  扩大湖区面积,加固环湖大堤,环湖岸线改造,生态湿地修复……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开发和建设,西太湖经历从生态环境恶劣到现代生态休闲区的美丽蝶变,文化内涵和生态空间大大扩容,魅力显现。

  总体形象定位于“月光水城”的西太湖,“一心、一轴、一带、十区”的总体布局已展开,全长651米的西岸线景观大桥、花木大世界、滨湖水天堂和休闲新天地,揽月湾星型建筑、西太湖国际商务广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对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常州的城市形象、加快常州的旅游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三、长江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水运的“黄金水道”。

  常州长江岸线东起桃花港,西至新六圩,主要分布于录安洲两侧、夹江南岸及圩塘岸线,仅有18公里,在江苏沿江八个城市中是拥有岸线最短的。

  但长江岸线仍是常州不可再生的优质战略资源,在常州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强大的助推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年初,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再造常州”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建设新区、开发江边、振兴常州的战略目标,唤醒沉睡多年的岸线资源;加快沿江开发的步伐,着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滨江化工区和常州港长江港区。

  2003年3月,通用码头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正式拉开常州口岸开放的序幕。

  为突破岸线资源的限制,适应未来常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需求,常州市政府提出开放录安洲港的战略规划。

  录安洲,唯一一座属于常州的岛。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东西长4.6公里、南北最大宽1.3公里,总面积3.06平方公里,堤内面积2.6平方公里,原有居民600多户、2300多人。

  录安洲最早叫乌龟墩,是偏于长江主航道南侧的一个小岛,俗称“江心洲”;因岛上曾经遍植桃花,又称“桃花岛”。

  从2003年12月26日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录安洲一期码头建设到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录安洲已建成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港口,发展成为了常州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和区域综合物流中心,沿江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

  录安洲码头的开放,标志常州迈向全新的“开放时代”。以录安洲码头为核心的常州港,是常州对外开放的一扇窗。是连接常州与世界经济的一座桥梁,正逐步推动常州由单一的内陆经济向港口经济、口岸经济等综合经济体的发展。 

  如今的常州港,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有纵横大洋的海轮、往返于沿海的驳船超过七万吨的矿砂船、几千吨的化工船、装载几百个集装箱的内支线班轮,各种船舶,林林总总。每天超过6艘次的外贸船舶在常州靠泊,每天有100多个集装箱从常州走向世界。码头上的吊塔为了配合不断靠泊的船舶,日夜不停地起起落落,江与岸相映成的是一幅现代画卷。

  长江的壮观之形,开阔之美,以及黄金水路正给常州城市的新一轮腾飞,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畅想……

  

  水,代表透明和温情,灵动和韵律。

  水,带来了风情和韵味,繁华和热力。

  河水绵绵,诗意盎然;湖水粼粼,摇曳多姿;江水涣涣,五彩斑斓……与自然音符一起跳动的水,打造富于人情味的生活场所;婉转曲折的水,记录城市厚重的历史;千姿百态的水,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赐予常州人永恒的福祉。

  和着江、河、湖、海浪花的节拍,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勃勃生机,洋溢繁华气息,成为一个气势恢弘、大气磅礴的现代化城市,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对未来的遐想、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