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宜居 >详情页

大观路 阅读量:581

大观路位于常州府旧治前(原老体育场)。南起西横街,北至老体育场,全长176米,路宽14米,此处旧有城门楼——大观楼,故名。

大观楼又称净远楼、高爽楼、景邹楼2,此楼原为内子城州治之门,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周瑜之帅台。

内子城修于晋太康元年(280),至唐景福元年(89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遣郡守唐彦随重修。

该城周长二里三百一十八步,高二丈,中外砌之。城楼上方“常州”二字为南南唐散骑常待徐铭所篆,“笔势雄伟,如金钟覆群龙”。

清嘉庆二年(1797),常州知府胡观澜在《大观楼记》中述:“大观楼者,常州之治门楼也。南干正山,由天目两介;其北而西者,过五堰,起茅蒋,是为金陵;其东而北者,穿震泽,起姑苏,是为平陵。常州在二陵间,故曰毗陵。毗陵者比邻也……”可见,大观楼之巍峨,金陵、平陵二地间,一马平地尽收眼底。《大观楼记》碑高1.7米,宽0.75米,字径4厘米,原镶嵌于大观楼内,上世纪20年代拆除时不知去向。后经考查,现嵌于锁桥湾驳岸中。

大观楼屡建屡毁,宋嘉定年间(1208—1224),此楼移建于外子城金斗门外(原甘棠桥北首,今大庙弄口)。明正统年间(1436—1449)改为鼓楼,即称“三吴第一楼”,并在楼前竖“中吴要辅”牌坊。

清乾隆年间,大观楼又在州治前复建,楼上挂有朱熹所书“忠孝廉节”匾额,“三吴第一楼”则由林菁所书。近代诗人羊牧之有诗云:

记得三吴第一楼,登楼四望万家稠。

城东有寺堪題壁,河畔无爭紀舣舟。

民国18年(1923),大观楼拆除,当局以标卖大观楼拆除下来的砖石所得和募捐经费筑成仅为176米长的大观路。

2008年后,大观路与健身路统称,而武警支队前的支道仍沿用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