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国 >详情页

宋太祖子孙来到横林镇 阅读量:249

宋太祖的十二世孙赵孟堙生于咸淳三年(1267年),这时历史已经进入了南宋。他当然知道自己是龙脉之后,是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的后裔。然而,这时他身上也没有了多少皇气,只能靠自己奋斗。所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道理一点也不错。

而且,他出生的年代连南宋也已经在苟延残喘了,祖先当年叱咤风云的豪迈早已烟消云散。他遗憾的是先祖赵德昭(951年-979年)本来是有机会当皇帝的,如果……但历史不能假设。

宋太祖死后,流传着烛影斧声疑案。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德昭失去了当天子的机会,太宗虽然封德昭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对这 位文韬武略的侄子心存戒心。据说,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亲征太原时,一天夜里一桩偶发事件惊扰了军营,士兵到处寻找不到太宗,有人立即提出立德昭 为帝。

后来,赵光义得知此事,对赵德昭更为不满。按宋规军队得胜很快就要犒赏,可赵光义却因嫉恨德昭威名迟迟不嘉奖。德昭询问赵光义 几时论功行赏,赵 光义以羞辱、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你当皇帝时,再赏也不迟)德昭闻言愤恨不已,退而自刎。德昭死后,赵光义又跑到德昭府里假惺惺哭 道:“傻侄儿,我不过一句气话,你怎会走这条路!”

对于罩在光环里的祖先,赵孟堙也只能遥想而已。元灭宋后,他当的官当然不能与先祖 相比,只是扬州司户、高邮州参军、徽州司法等职。他从高邮返回 浙江时,“道出常州,遇异人为卜宅及葬地,于常州府武进县之政城乡筑倾盖亭,其时由西还浙,名之曰西盖村(即现今横林赵家塘村)”。这一年赵孟堙年已花 甲。5年后,他就在此去世,安葬在村旁的不花墩。他的两个儿子赵由彭、赵由俊定居于此。由此,赵孟堙就成了迁常一世祖,至今已衍生出30余支派。

西盖赵氏宗祠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50年左右)。原建在西盖村东首,即赵家村村东,祠堂前有两条小河,西面一条叫大祠堂浜,东面一条叫 小祠堂浜,子孙兴旺。第十世孙赵士立(学道公派)因无后,其侄孙(字友之),将家产捐赠,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80年左右)选址于村西新建宗祠(即现存 的宗祠)。历经几次修缮扩建,遂为三进三楹的大宗祠。从此成了赵氏后裔世代祭祀先祖的场所——“永思堂”。2003年12月正式被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 单位”。

西盖赵氏出了许多人才,最有名的当数赵孟堙十五世孙赵翼。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3年)他高中进士,本为一甲一名(状 元)。乾隆帝认为陕西从 未出过状元,遂将陕西王杰与之对调,赵翼为第三(探花)。他虽然不是状元,但反而名噪天下,名声比状元更响,入了翰林院,曾任广西镇安知府、广州知府、贵 西兵备道等职。后归籍著书,所著《廿二史札记》三十七卷,为史学三大名著之一。

赵翼的六世孙赵元任,世居青果巷。清末考入美国康奈尔 大学,获数学学士;继攻哲学,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自修语言、音乐。后任教清华大学,为 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抗战爆发后,他谱写了许多抗日歌曲,后定居美国,在多所大学任教。他治学严谨,精通英法德日多种文字,通晓我国33种方 言。他在国内外出版语言学专著30余篇,论文100余篇,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是世界著名语言学家。1981年,他以89岁高龄回常州省亲。在青果巷故 居前他感慨万千,由女儿伴奏,歌其所谱《教我如何不想他》名曲。他回国时,曾受到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