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国 >详情页

千年行宫在夏城 阅读量:226

历史上的夏城,位于今湖塘镇东北四公里处的武进高新区北区贺北社区与天宁区茶山街道勤丰村交界处。夏城之命名,源于1300多年前发生在常武地区的一段隋唐史。

隋炀帝生性喜好四处游乐,他下令全国各地纷纷为其出游大造宫苑。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东巡会稽(今绍兴)需路经毗陵(即常州),便疏拓运河(京杭运河)建成三闸,毗陵郡的奔牛闸居其一,因目的地是会稽,故未在毗陵游玩。后隋炀帝听说毗陵郡(即常州)北枕大江,南濒太湖,就连一千多年前的季札也被受封于此,就十分想来毗陵一游。加上大业九年(613)八月,晋陵人管崇等推刘元进为天子,屯兵毗陵郡造反被镇压,隋炀帝觉得在此建造一处离宫十分必要。于是,大业十二年(616)正月,隋炀帝命令毗陵郡通守路道德,召集十郡兵数万人,在郡东南修筑宫苑,以备其夏游所居。

宫苑周长十二里,占地面积甚至超过洛阳的西苑。内为十六离宫,大多仿造西苑建筑风格,建造的奇丽程度则比西苑有过之而无不及。行宫内建凉殿四座,分别取名为圆基殿、结绮殿、飞宇殿和漏景殿。殿旁种植各类名贵花木,四周流着清泉,并仿照西苑,开挖一只大塘,名为夏池。在其左右,又建造了十六座宫室,池左的叫丽光、流英、紫芝、凝华、景瑶、浮彩、舒芳、懿乐,池右的叫采璧、椒房、明霞、朱明、翼仙、翠微、层城、千金。这些宫室,回廊复阁,飞檐激水,工艺精巧,色彩华丽。到炀帝大业十四年(618)三月,宫苑基本建成,可横征暴敛的隋炀帝还没等临幸游玩,就在江都(今扬州)看琼花时,被宇文化及所杀。
   隋炀帝被杀后,时任吴兴郡守的沈法兴在东阳(今浙江金华地区)以“诛化及为名”,率领精兵六万,直扑江都(扬州),讨伐宇文化及。毗陵郡通守路道德率兵阻截欲战,沈法兴诱之合兵,在盟约会上袭杀路道德,攻占毗陵、丹阳,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据有江表(指长江以南)十数郡,自称江南大总管”。公元618年五月,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皇朝。次年九月,沈法兴在毗陵自立为梁王,建元延康,建都毗陵,隋宫(毗陵宫)易名“梁宫”,定为国都。唐武德三年(620),另一支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子通率部奔袭沈法兴,沈法兴三面受敌,最终投江自溺,其建立的梁随即灭亡,宫苑一度为李子通所占。唐武德四年(621),吴王杜伏威遣辅公祐挫败李子通,农民起义军溃散。唐武德七年(624),唐李靖平定江南。隋宫(毗陵宫)在八年间五易其主,归唐时已千疮百孔,断垣残壁。
   毗陵所建的这处宫苑,在其后的史志、典籍中先后有六个名称。因建于隋朝而称“隋宫”,又称“离宫”(今有离宫路);因其在毗陵地,又称之为“毗陵宫”;沈法兴自立为梁王,占城后又改名为“梁宫”;宫苑内建有夏池,隋炀帝意作为其夏游行宫,故又称“夏宫”;隋宫规模宏大,堪比东都洛阳城,隋宫又称“夏城”。数百年后,夏城宫苑旁建造桥梁名“夏城桥”(也称“夏乘桥”),桥畔之路亦以夏城而名,称“夏城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夏城桥四周尚见岗阜环列,地形高兀,方圆数里还不时出古代的土断砖残瓦。
   然而,随着常州城区日益扩大,特别是夏城路的拓宽改造和京杭大运河南移工程的建设,夏城桥被迫拆除,夏城周围的岗阜亦被挖除,就连夏城路也在近几年被改称为了丽华南路。唯有边上那条狭窄短促的离宫路,还能让我们嗅到一点点夏城的气息。据《勤丰村志》载,位于离宫路上的自然村城巷,正是因其位于夏城原址,故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