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士 >详情页

为民献身洋头桥 阅读量:552

在今天的青洋路北端,有个村子叫洋头桥,过去也称“羊头桥”,今属天宁区青龙街道。
   据当地《吴氏宗谱》载,北宋年间,洋头桥村出了个力大无比的人,叫吴玉麟。吴玉麟膀大腰粗,手、脚均比一般人大,能举重物五百余斤,且饭量惊人。据说他有一次去外面做事,回家时路过大舅母家,碰巧他大舅母在做团子。舅母一看大头外甥来了,就热情地留他吃饭。吴玉麟看到满满两笼团子,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他趁舅母内急离开时,一口气将两笼团子全部吃到了肚子里。舅母从茅房出来,看到两笼团子被他吃得一个都不剩,既心疼又无奈,哭笑不得地说道:“你这个大头外甥,团子还未上蒸,都是生的,你怎么吃得下的?”吴玉麟打了个饱嗝,不紧不慢地答道:“哎哟,大舅母,我说这团子怎么吃起来有点粘牙,原来还没蒸啊!”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一顿饭的工夫,他大舅母村上的人就全都知道了。下午吴玉麟从大舅母家出来后,刚走到村口,就有人对他说:“听说你一口气吃了两笼生团子,力气也不小,能举重物五百多斤,我就不相信。喏,我家场前有个滚场的石碌碡,也就三百来斤,你如果能抱着走,我就服贴你!”吴玉麟听后也不答话,径直走到场前的石碌碡旁边,撩起袖口,只用一只手轻松地挟起石碌碡就走。走了十几步,他回过头来对那个人说:“我叫吴玉麟,就住在河北岸的洋头桥村。这个石碌碡借给我用一下,过些日子再还给你们,如果你们急等着用,就自己来取吧。”说完,挟着石碌碡涉水而去,看到的人无不乍舌惊叹。从此,吴玉麟在当地成了无人不知的大力士。
   过去,洋头桥村南面有座无名木桥,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桥,好几年不能通行了。在一次狂风暴雨中,木桥轰然倒塌,桥身随大水向西漂流数十丈后被河边的石块等物勾住,停在了那里。当时有人说,看来新桥应建造在这里。于是,乡人四处筹集石料,开始造桥。说来奇怪,在石桥奠基打桩时,木桩打入地下不足两尺就再也打不下了,这些木桩被河水一冲,又统统被连根“拔”走了。接连打了三天三夜,竟然连一根木桩也没能打下去。人们顿时在河边议论纷纷,有人说:“这里有鬼神作怪,造桥一定要死人,否则桥造不成。”
   这时,人群外突然有人大声说道:“我虽然力气不算大,但死到不怕,就是拼了命,也要把木桩全部打进去,请大家给我三天时间!”人们回过头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洋头桥村的大力士吴玉麟!工头一看,此人膀大腰粗,知道非等闲之辈,便顺口应道:“好,就给你三天时间,我们十几个工匠全给你打下手。”吴玉麟二话不说,扛起铁锤就往桥基边走去,造桥工程继续进行。吴玉麟浑身是力,无奈这里的泥土属白心黄泥土,桥基刚巧又处于该土壤的铁结核层,土质十分坚硬。他每打一根桩,都要花费半个多时辰。一天下来,吴玉麟饭要吃一大锅,水要饮五大盆,汗要流十余升。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将桥桩打好,他夜以继日,晚上也不肯休息。到了第三天,许多人都看不下去了,吴玉麟手上的伤有十余处,困得上眼皮搭着下眼皮,都劝吴玉麟先回去休息,等明天再来干不迟。可吴玉麟觉得自己身体十分健壮,连干三天,根本不在话下,况且自己已夸下海口只需三天时间,可不能让别人看了笑话。吴玉麟继续抡锤苦干,就这样,木桩终于在自己承诺的时限内全部打成,可吴玉麟也因此虚脱,累死在了桥基旁。桥建成后,人们为纪念吴玉麟为民献身的可贵精神,将该桥定名为“玉麟桥”。
   天长日久,洋头桥村人丁渐兴,人们遂误将玉麟桥唤作了洋头桥,但当地人仍习惯称此桥为玉麟桥。该桥为大型三环洞石拱桥,桥长约45米,宽约5米,桥面石阶96级,结构坚固,桥形壮观。
   20世纪90年代,洋头桥(玉麟桥)因桥面石阶多影响南北车辆往来,又出奇的坚固以致无法拆除,只得用炸药炸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水泥双曲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