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尚学 >详情页

一字千金惜字洲 阅读量:470

孟河镇惜字洲村一带,古时是波涛汹涌的长江,还没有形成陆地。相传,到了清朝中叶,这里仍然是一片潮涨潮落的浅水滩,不适宜江鱼生存。人们到这里撒网捕鱼,往往一无所获。
   有一天,一群渔民结伴捕鱼到此。看到惜字洲一带水深不过三五尺,又是长江由南向东的折角处,觉得这里乃是“峰回路转”的龙首宝地,十分渴望这里能长出绿洲,成为耕地,这样,他们就能在此安居乐业了。可浅水滩怎么会变成肥土地呢?
   “我从小就听说过宝会变幻,乃万物之精灵的故事,只要我们找得宝物来,投放于浅水滩内,定能使水滩上长,成为绿洲!”渔民中一位年长者说。另一位渔民道:“说得倒简单,我们都是江湖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就是死了也难有葬身之地,更不要说有什么宝物了!”从此,人们只好把“沉宝成洲”的心愿,当作一句口头禅,在闲聊的时候说说而已。
   数月后,一位苏北渔民独自从长江对岸一路捕鱼而来。他看到沿江一带土地肥沃,经济繁荣,也十分想在江南定居。可只要有地的地方,就一定有人耕作,哪里来的荒田呢?这时,上一拨结伴到此捕鱼的渔民便对他说起了“沉宝成洲”的故事来。苏北渔民听后略一沉思,笑道:“这有何难,要宝物到处都有,就看你有没有发现宝物的慧眼了!”先来的那帮渔民一听他能找到宝物,个个竖尖了耳朵。苏北渔民接着说:“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寻宝,两三年内,我保证大家都能住上绿洲!”渔民们听得个个两眼放光,忙问有何良策?怎么个寻法?苏北渔民道:“大家只要敲锣打鼓,到附近各个村巷去呼吁珍惜文字,将有字的纸屑和废弃的书籍全部收集上来,统一放到我船上的惜字炉里来焚化处理,我就能使这些废纸旧书变成宝贝。”渔民们虽不解其意,但为了能早日登岸定居,纷纷四散开来,收废纸旧书去了。
   渔民们经常出没在常州的村村巷巷,每到一处,都敲锣打鼓,呼吁大家珍惜文字,动员大家将有字的纸屑和即将废弃的书籍全部捐出来,很快就收到了不少的废纸旧书。苏北渔民将大家收集上来的废纸旧书放到惜字炉里焚化,待到满满一炉纸灰的时候,便将这些字纸灰装入十个事先存放有大半坛泥土的口大肚小的坛子里,沉到长江中的那片浅滩上。待到第二年开春一看,大家就发现了秘密——那片浅水滩上,长出了各式植物来啦,有芦苇、有空心莲子草、有野芹……绿油油的一片,好不壮观!这下,大家的干劲更足了。他们几乎跑遍了常州的每一个角落,收集了大量的废纸旧书,放在惜字炉里焚化后,装入一个个的坛中,沉到浅滩上。浅滩上的植物越长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了。时间一长,植物的根系自然也就越来越发达了。植物枯死后被浅滩吸收,终将浅水滩一点点拱高。偏巧在这两三年内,长江水位又有所下降,就这样,一片硕大的绿洲水地就逐渐形成啦!
   渔民们来到这片新“长”出来的绿洲上,个个高兴得连蹦带跳——总算有了一片立足之地了!高兴之余,大家去向那位晚到的苏北渔民问个究竟。苏北渔民说:“君不闻‘一字值千金’吗?这样看来,文字岂不是宝?数百坛字纸灰该有多少文字?收集了这么多宝,难道不能成为精灵,而变出宝地吗?”大家听后这才“恍然大悟”!
   其实,“沉灰成洲”不过是个正常的自然现象罢了。而那位苏北渔民叫大家去收集废纸,一来河床有了足够的灰肥便能长出丰茂的水草,水草根系发达后河床便逐渐增高,再加上长江水位在那几年又十分巧合地有所下降,这才有了新生的绿洲;二来通过“沉灰成洲”的事情后,常州村村巷巷的有识之士、还有这些普通的渔民们,就都会意识到文字的宝贵,为广大穷苦百姓(渔民子弟)日后考取功名起到一种很好的宣传和促进作用,最终使他们摆脱这种水深火热的渔民生活——这就是那位苏北渔民叫大家这样做的初衷。
   为防水患,这帮渔民从此在这片绿洲上筑堤围圩,垦荒播种,这里逐渐成了稻麦两熟的鱼米之乡。因此地是沉入惜字炉里的字纸灰而形成的绿洲,故村名定为“惜字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件事后,常武地区文风大振,饱学之士层出不穷。据统计,从清中叶的雍正年间至清朝末年的180多年间,仅武进(包括其间曾析出的阳湖县)一地,就考取进士260余名,这使得武进历代进士总数激增到1546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1名,传胪6名),进士总数和状元总数均为全国县级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