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尚学 >详情页

乾隆提联鹭鸶沟 阅读量:327

在奔牛镇九里铺西面的金联村委,靠大运河北岸有个村庄,叫“鹭鸶沟”。
   相传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这里还不叫鹭鸶沟,而是被里人唤作“路丝沟”。路丝沟文人书生颇多,每天晨露之际,过往的船商总能听到朗朗的读书之声,故路丝沟又有“露书沟”之称。清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乘龙舟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巡游江南。二月十八清晨,龙舟到了路丝沟地段,时值晨露,乾隆便从舱内出来,站在船头欣赏运河边的景致。只见这里柳树成林,炊烟袅袅,一群轻盈的鹭鸶鸟见有人从船舱内走出来,像是受了惊吓,迈开纤细的秀腿,从晨曦的潋滟波纹中“嗖”地掠起,齐崭崭地排成一行,向天空中飞去。
   看到兴致处,乾隆忽闻岸上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时而是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而是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乾隆心想:此地前不靠镇,后不着店,乃是常州与丹阳的交界处,也有文人书生?便下令龙舟暂泊,着随从上岸察看。
   不一会儿,随从回奏皇上说,此处运河北岸,有个村庄叫路丝沟,村里有不少读书人家,还曾出过一位陈姓进士呢。乾隆听后十分高兴,即令随从取出文房四宝,欣然为此村题联一副,赠与路丝沟村人,以示鼓励。上联为:“宝阁家声远”;下联为:“书楼世泽长”;并落款“赠鹭鸶沟村人”。 原来,“路丝沟”与“鹭鸶沟”音同,随从回奏乾隆时,乾隆并没有细问村名,以为这里常有鹭鸶鸟出没,村名定是“鹭鸶沟”无疑。从此,村上百姓每逢过年,均书此联贴于门上,以此作为一种骄傲和荣誉,鞭策家人。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在编修《武进阳湖县志》时,这里被记载为“鹭鸶沟”。惜因时代变迁,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的御笔对联早已荡然无存,唯鹭鸶沟的书声仍不绝于耳,响彻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